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思考自己日复一日的写文章,这些文章他是否有意义?

但是我知道最近这念头是越来越严重,已经严重到我每一次准备下笔都会考虑,这篇文章是否有必要写?

如果我觉得写出来意义不大,那我可能就不会去写,我宁愿用写文的时间去看看书,毕竟一篇文章也不是一两分钟就能写出来。

而我又是怎么去判定一篇文章是否此刻该写呢?

我会从这三个角度去思考,只有同时具备了我才会下笔!

一、清晰的读者定位

都说「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」。

写文章其实就是分享你肚子里的货,当然得读万卷书或者阅万件事咯,不然你拿什么分享?

当然万件是有点夸张了哈。

肚子有货是必须,要下笔还必须考虑你写给谁看的?

就像以前写信一样,它必须得有一个收件人,只有你清晰你的读者是什么样的人之后,你才能在行文时把握好尺度和力度。

就好像把电视机的成像原理介绍给一个农民伯伯一样,如果给他说这电视呀:

当电信号输入到电视的显像管中时,它会由显像管一端的阴极转换为电子束,并传输到聚焦线圈,聚焦线圈则对电子束有聚集作用,如果此时这束电子束直接投射到荧光屏上,便形成了画面。

他一定会很不开心,认为你在卖弄风骚,口吐芬芳。

如果你给他说,他里面有一个像电筒一样的东西,他会根据收到的信号,发出光投到屏幕上就形成了图像。

那他可能就很容易明白了,当然这个解释可能不太贴切,但是人家也不一定要那么非常准确科学化的解释是吧!比起你给他说一大堆科学理论他更容易接受这种模拟两可的解释。

我们在行文的时候也是这样,只有你在下笔之前有清晰的定位,你的读者是什么样的人,他的理解能力是怎么样的,你才能知道用哪些词语去表达你的观念,他会更容易理解、更能接受。

这是让读者看到你文章后愿意读下去的因素之一。

二、对号入座

有了定位以后,那就得考虑你的选题对他来说解决了什么问题?

当然这个问题不一定要新,但一定得具有个人特色。

我们每个人的理解程度不一样,经历也不一样,所以对于同一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。

所以别人解释了什么是 HTTP 协议,并不代表你就不能再去解释了,因为他的解释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能清晰正确的理解。

所以你的解释说不定正好补齐这部分空缺。

当然别人是如此,你写的文章也会如此,作为一个表达者被误解那是逃不了的宿命

你选择了成为表达者,那就必须得接受你的文章不被别人理解。

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你那么高的文学素养、都看了你看过的书、都接受了你同样的教育。

所以你必须接受人和人的理解能力是有差距的。

三、套路

自古套路得人心。

为什么会有套路呢?其实这些都是先人总结出来的经验,这些经验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,能让你达到预期的结果。

那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呢?就连牛顿都说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写作也是如此。

我们写一篇文章,其目的主要是想表达自己的观点,但是同样的一个观点,你会发现不同人他的表达方式,最后的结果他是不一样的。有些人就几句话就能表达清楚,而有些人,长篇大论也未必能说清楚。

所以,一些写作的套路咱还是需要去学习的。而这些套路可能不会有人告诉你,而你需要的是,去分析好的文章结构,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一些属于你自己的套路。

现将我总结的一些适合新手的套路分享下:

1、分大段

人的注意力有限,如果你一篇文章像写作文一样,没有很明显的大段落,那容易让人读起来非常难受。当然这个大段落也不要太多3-5个为佳,太多了会让人读着很绝望。

2、小短句

如果你是写互联网文,那最好是使用稍微口语化的小短句。不要满篇之乎者也,再直白点就是别让读者花太多时间去思考你文字的含义。

因为你的读者没时间,你想想你一般会是在什么时候读这种文章。

3、排版

其实文字工作者,也算是一个艺术从业者,我们是在字缝间秀出我们的大江大河。

所以如果你对你自己的作品一点不欣赏,那别人也不会喜欢。

再有趣的灵魂也得有美丽的外表,才能吸引读者。

基本新人主要用上这三点套路,出来的文章都不会太差。

最后,我想对同路人抱拳致意:相逢的人总会相逢,来日方长,后会有期

—— 本篇完 ——
本文著作权归作者[小墨]享有,未经作者书面授权,禁止以任何目的、任何形式转载,本声明具有法律效力,作者保留法律范围内的一切权利。
写作
发表留言
Title - Artist
0:00